受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年夜校邀约,由凯途心理特聘心理学专家何胜昔博士主讲的心理学课堂——青年群体自我成长系列公益课程正式启动。一共十节课,旨在帮助学员认识自我、觉察情绪、创伤疗愈、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、培养稳定的内在力量。
5月7日晚,何胜昔博士以“与他人真实地连接”为主题,聚焦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交困境,通过心理学理论模型与情景模拟,带领学员重新审视“独处”与“连接”的辩证关系。
PART 01/开场互动
课程伊始,何胜昔博士向学员提问,是否体验过连续多天与外界完全断联?一位学员主动分享经历,并表示很享受独处过程。
何博士引导其回顾细节,断联期间是否彻底隔绝社会联系?该学员承认中途曾回复过工作消息。何博士由此切入分析:“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,是需要和他人建立连接的,恰恰反映出两种心理需求:既需要自我保护空间,又难以脱离群体归属本能。许多标榜享受孤独的人,实质是恐惧主动连接可能带来的伤害。”该学员当场表示认同这一洞察。
PART 02/感觉剥夺实验启示
何博士随即引入1954年麦克吉尔大学经典心理学实验:
ü实验设计:受试大学生在感官隔离室(限制视觉、听觉、触觉等输入)静躺每日获20美元报酬。
ü实验结果:80%受试者未撑过第三天,出现幻觉、认知混乱等症状。
尽管这个实验有悖人伦受到广泛抨击,但实验的结论值得深思,有机体的心理机能依赖环境刺激维持,绝对孤立将导致神经系统崩溃。何博士总结:“与他人建立连接,是神经系统的本能需求。”
PART 03/核心理论
与他人建立真实连接离不开自我揭示、共情、脆弱和界限四个基础:
ü自我揭示(Self-Disclosure):适度分享自己的想法、感受与经历是关系中建立信任的开始,但深度连接不是一开始就揭示全部,而是“逐层展开”的过程。
ü共情(Empathy):区别于“同情”(sympathy),共情是“感受到你正在感受什么”,包括倾听、理解、回应、在情感上与你并肩。
ü脆弱(Vulnerability):表达自己“不确定、不完美、不那么好”的部分,是勇敢的表现,也是建立深层关系的必经之路。
ü界限(Boundaries):真正的亲密,不是“没有界限”,而是“在界限里的靠近”,明确什么样的界限让你感到尊重、舒适、信任。
PART 04/情景模拟与非暴力沟通
何博士请同学分享自己在与他人建立连接中存在的困难,一名学员勇敢分享了自己在公司受到职场霸凌的经历,部门同事集体孤立她。何博士随即邀请另外几名学员扮演“小团体”成员,通过模拟实际发生过的霸凌事件,分析可能导致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,引导学员正视自己真实的情绪,表达真实的感受,鼓励学员学习非暴力沟通方法。
非暴力沟通由马歇尔·卢森堡提出,是建立尊重、理解与爱的沟通方式,非暴力沟通四步法如下:
ü观察(Observation):描述事实,而非评判
ü感受(Feeling):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
ü需要(Need):说明内在需求
ü请求(Request):明确而具体地提出愿望
学员在何博士的引导下意识到,在沟通中说出自己真实感受和请求,比指责他人、要求他人更有意义。非暴力沟通,不是为了让别人改变,而是让关系更真诚。
“愿你从这一刻起,不再孤军奋战,而是带着真实的自己,慢慢走向别人。”
——何胜昔博士
【公益课程报名方式】
微信搜索“我想报名”小程序,首页下拉找到“心理学课堂-青年群体的自我成长指南”点击“立即报名”,按照提示填写个人信息即可报名参加。注意:报名数据每节课后清空,需每次课重新报名,额满为止。
上课时间:每周三19:00-20:30(自4月2日起,共10课次)
上课地点:青年广场南厅517(红岭地铁站A出口附近)
凯途心理深耕心理行业19年,帮助更多的人快乐成长!
学心理,上凯途!